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冰冰~
前段时间,我表嫂刚生了宝宝。孩子出生前,她安排得挺周全:请好了月嫂,打算混合喂养,让家人和阿姨多帮衬,自己趁产假恢复好身体,最好还能抽空出去转转。
但孩子一落地,计划就全变了。
「母爱」这东西,有时候来的比预期猛得多。表嫂坚持全母乳喂养,宝宝一哭,她就急得流泪,哪怕再累再困,也心甘情愿承受。
我特别理解她,我自己刚生完宝宝那会儿,也有过那种「责任感突然砸下来的瞬间」。
在初为人母的焦虑中,我默默做了一个决定:用一份周全的保障,陪孩子走过人生最初的脆弱阶段。
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买保险。不是盲目买,而是认真挑了三份,分别是:
医疗险:孩子容易生病,住院、检查各种花销堆在一起,一不小心就成了家庭开销的大头。
意外险:摔跤、烫伤、磕碰,这些是日常高频事件,保障简单又便宜。
重疾险:虽然概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对家庭就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份保险,是为最坏的打算做准备。
接下来我就来讲讲,我是怎么选的,保费怎么控制,保障又怎么做到位的。
01 医疗险:花得多的地方,先兜底
很多朋友会问:孩子有少儿医保了,还需要商业医疗险吗?
我个人的看法是,医保是「基础」,但真出事还不够用。
一旦住院或者花销大了,需要咱们自己掏钱的部分还是不少的。
所以我给孩子买了一份百万医疗险,保障重点是住院治疗期间的花费,实报实销,不管是检查、手术还是住院费,只要符合条件、在额度内都能报。
我选的是:
0岁保费341元/年,保额400万,保证续保20年。
买这类保险有两个关键点:
先上社保再买商业医疗险:价格便宜,理赔比例也更高;
看清楚续保年限:很多少儿专属的医疗险只能保到18岁,建议对1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考虑通用版医疗险,续保年限更长。
另外别忘了:大多数产品都有90天等待期,这段时间内即便出险也不会赔,所以建议宝宝出生满28天后就尽早安排上。
02 意外险:便宜又实用的「常用款」
孩子每天蹦蹦跳跳,意外是最常见的风险。
被猫狗抓伤、摔断骨头、烧伤烫伤,这些都属于意外险的赔付范围。有的产品还包含了门急诊、骨折津贴等责任,性价比特别高。
我买的是一款专为孩子设计的少儿意外险:
0岁保费68元/年,含20万意外身故、40万意外伤残、4万意外医疗。
这里提醒两个重点:
一是,选「少儿专属」意外险更合适:保障内容更贴合孩子高发风险,像误食、骨折等保障力度更大;
二是,优先考虑「意外伤残」额度高于身故责任:因为法律规定10岁以下孩子的身故赔偿最高只有20万元,但残疾后续的治疗和生活成本却很高,保障额度一定要上来。
还有一个细节:有些地区的医院因为历史问题被列入「黑名单」,去这些医院就医后可能会影响理赔。
所以建议投保前先看清产品条款里有没有医院限制;万一发生事故,就医时尽量避免被限制理赔的医院。
03 重疾险:为最怕的情况,做最早的准备
重疾险,是这三类中我花时间研究最久的。原因很简单——一旦需要用到,就是大事。
我给孩子选的是:
50万元保额,保30年,重疾多次赔付,保费865元/年,分20年交清。
为什么选50万保额?
因为按照目前大病的实际治疗成本(比如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50万基本是一个「起步线」。赔得少了,可能连前期治疗费都不够。
另外,现在的重疾险很多都有「额外赔」机制,比如:
1)基础保额每两年自动上涨;
2)如果是少儿特定疾病,会额外赔100%甚至200%的保额。
之前有个用户案例,宝宝确诊少儿特疾,原保额50万,最后赔了160万——就是因为触发了额外赔机制。
目前市面上少儿重疾有3档保障期限:保30年、保至70岁、保终身。
不考虑保费的情况下,肯定是保障期限越久越好,因为随着年纪增长,再买重疾保费会涨,而且万一出现些身体异常,就很难正常承保。
但从实际考虑,预算比较紧张的家庭,其实可以优先选择【50万保额+保30年】;以我选择的产品方案为例:
50万保额+保30年,每年保费865元,缴费期20年,总保费17300元;
50万保额+保终身,每年保费2900元,缴费期30年,总保费87000元。
04 三份保单,一天只要3.49元
总的算一下,我给宝宝每年交的保险费是:
医疗险:341元+意外险:68元+重疾险:865元=1274元/年,平均每天不到3.5元。
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一杯豆浆的钱,换来一年安心。
说个小插曲,我给宝宝投保重疾险时,系统多次显示「失败」,后来联系客服,对方建议我换成孩子父亲投保。果然顺利通过。
所以也提醒大家,如果遇到投保失败的情况,别急着放弃,换个投保人也许就能解决。
最后多说一句。
很多新手爸妈,特别愿意给孩子买保险,却忽略了自己。
但其实,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底牌」。
我们撑得住,孩子才稳得住。所以买保险这事,一定是先给大人配好,再考虑孩子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