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交通新闻网
4月25日,深圳低空产业公司挂牌成立专业低空气象服务机构“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该机构为深圳市开展低空飞行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低空起降点、以及低空航线区域内未来0-6小时、地面500米范围内、不同高度层风场、降水等气象预报服务,和时间精度达分钟级、空间精度达百米级的三维网格化气象实况服务。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中气象保障作为关键支撑,贯穿于低空经济各个环节,既是低空经济安全运行的“生命线”,也是规模化发展的“加速器”。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2024年实现无人机载货飞行77.6万架次,通航载人飞行2.8万架次,为进一步保障低空飞行安全、扩大低空飞行规模,立足先行示范区这片沃土,依托深圳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低空气象服务不同于传统气象服务,传统气象服务于人,低空气象服务于飞行器,低空气象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时性直接决定了低空飞行安全与低空运行效率,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帮助运营企业避开危险天气,确保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郝斌介绍道。
据了解,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中科星图维天信科技的助力,基于天信气象大模型,采用多源数据融合同化技术,以空天地多空间维度的精密观测网为基础,以低空小尺度精细化气象预报技术为核心,在传统气象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六要素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云底高、风、降水、能见度等影响低空飞行的气象要素,通过精密监测与精细预报的双轮驱动,可为低空物流、文旅、应急等应用场景领域提供“数据-模型-决策”全链条支撑,助力运营企业合理安排飞行计划、降低飞行风险和减小气象灾害损失,更好地发挥气象服务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深圳低空产业公司作为深圳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承担提供低空飞行服务和低空气象服务的职能。此次创新实践标志着深圳在低空经济安全保障领域又一次破局。据介绍,深圳低空产业公司将以先行示范姿态,发挥低空经济国资平台功能型、先导性作用,谋划低空气象基础设施示范项目建设,开发适用不同低空应用场景的定制化气象服务产品,保障低空飞行活动安全有序,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