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称肥胖或取代吸烟成第一致癌因素,肥胖有哪些被忽视的危害?

一、肥胖危机升级:或成致癌“头号推手”

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吸烟列为全球首要可预防致癌因素,但最新研究显示,肥胖正以惊人速度追赶。英国《癌症》杂志指出,超重或肥胖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癌症诱因,且随着吸烟率下降,肥胖或将在未来十年内“上位”。数据显示,**腰围每增加11厘米,肥胖相关癌症风险上升13%**;肠癌风险更会因腰围增长8厘米而激增15%。

二、警惕肥胖“隐形危害”:远不止三高与糖尿病

公众普遍知晓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关联,但其对全身系统的“多米诺效应”常被忽视:

1、认知衰退:内脏脂肪竟是“大脑杀手”

《柳叶刀》子刊研究揭示:内脏脂肪每增加0.27公斤,认知能力衰退相当于衰老0.7年。脂肪堆积引发慢性炎症,损害脑细胞连接,导致记忆力下降、痴呆风险增加。

2、癌症“催化剂”:脂肪组织暗藏致癌机制

肥胖通过多重途径刺激癌症发展:

激素失衡:脂肪细胞分泌过量雌激素,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风险。

慢性炎症:脂肪组织释放促炎因子,破坏DNA修复机制。

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水平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3、生殖健康危机:从月经紊乱到不孕

肥胖女性患多囊卵巢综合征风险增加3倍以上,男性精子质量亦受影响。脂肪干扰性激素代谢,导致排卵障碍、睾酮水平下降。

4、呼吸与骨骼:睡眠呼吸暂停加速器官损伤

肥胖者中约50%存在睡眠呼吸暂停,长期缺氧导致高血压、心脏肥大;关节承重压力倍增,骨关节炎发病率飙升。

三、为何现代人难逃“肥胖陷阱”?三大隐形推手

1、快节奏饮食:吃饭快=肚子大

浙江大学研究发现,吃饭速度快者内脏脂肪面积显著增加。大脑饱腹信号延迟,导致过量进食。

2、睡眠负债:熬夜两周腰围暴涨

美国研究显示,连续两周睡眠不足,腹部脂肪增加9%,内脏脂肪激增11%。缺觉扰乱饥饿激素,使人日均多摄入308千卡(相当于一顿加餐)。

3、压力型肥胖:焦虑催生“报复性进食”

中国医学科学院调查发现,长期压力导致医务人员外卖、油炸食品摄入量翻倍,含糖饮料消费增加47%,形成“压力-暴食-代谢紊乱”恶性循环。

四、科学应对:从测量到干预的关键步骤

1、 自测肥胖:两个指标锁定风险

BMI:≥24为超重,≥28即肥胖(计算公式:体重kg ÷ 身高m²)。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提示腹型肥胖(内脏脂肪超标)。

2、预防策略:生活方式微调见效

饮食:增加膳食纤维、优质蛋白,减少精制糖;每餐咀嚼20次以上。

睡眠:保证7小时优质睡眠,避免夜间蓝光暴露。

减压:正念冥想、定期运动(如快走)可降低压力性进食频率。

五、专家呼吁:肥胖防治需上升至公共卫生层面

“肥胖不是个人选择问题,而是社会环境、医疗支持与个人行为的综合结果。”——国际肥胖研究协会强调。建议政策层面限制高糖高脂食品广告,推广健康社区建设,将肥胖筛查纳入常规体检。

结语

当“胖”不再只是外貌焦虑,而是关乎生命质量的健康警报,科学认知与早期干预至关重要。从今天起,关注腰围、调整作息、管理压力,或许就是对抗癌症与慢性病的第一道防线。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